本會訪勘「馬場町紀念公園」與「國家人權博物館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
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黃煌雄主任委員、楊翠委員等人今(7)日前往「馬場町紀念公園」與「國家人權博物館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勘查,分別與台北市政府工務局水利工程處范振峰科長、林益正站長,及國家人權博物館陳俊宏館長等人交流意見,希能瞭解我國人權博物館之扮演角色,並全盤瞭解威權統治時期不同類型史蹟點及其蘊含的特殊歷史意義,以做系統性規劃。
「馬場町紀念公園」緊臨新店溪畔,原為日本陸軍於1909年所設立之練兵場,因有跑馬訓練,而得此名,二戰期間日本擴建為台北(南)飛行場。戰後,馬場町由軍方接管,與安坑刑場同為北部槍決政治犯之刑場。依現有資料顯示,馬場町刑場最遲在1949年即有槍決紀錄,1951至1953年是執行槍決最密集的時期(附註1),1954年以後,其功能逐漸為安坑刑場取代。
1993年起,由政治受難者所組織的台灣地區政治受難人互助會、台灣地區政治事件處理協會,幾乎每年在馬場町舉辦秋祭追思。5年後,1998年台北市長陳水扁決定在馬場町與六張犁設立「白色恐怖紀念公園」,以紀念當時犧牲之政治犯。2000年,位於馬場町之紀念公園方告落成,台北市長馬英九定名「馬場町紀念公園」。馬場町遺址的保存,是由民間先行,政府接續努力,歷時多年而成,足見歷史記憶的建構與傳遞之艱難。
「國家人權博物館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前身為軍法學校,後由台灣警備總司令部軍法處、國防部軍法局等單位,從青島東路軍法營區土地,在1967年陸續遷入景美。而原羈押於青島東路看守所的囚犯,先疏散安頓於六張犁看守所及新店軍監,待1968年園內看守所新建完工後,再將政治犯遷入景美看守所。換言之,景美園區的空間具有羈押、審理、代監執行與外役的功能(附註2)。1980年2月27日,林義雄之母林游阿妹前往景美看守所探監後,次日即發生震驚社會的林宅滅門血案(附註3),也是「美麗島事件」第一次公開審判的地點(附註4)。
景美看守所遺址的保存,從1992年警總裁撤景美看守所開始,到5月18日國家人權博物館揭牌,現址定名為「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經由民間與官方歷時26年的努力,體現了我國民主發展與轉型正義道路的艱難(附註5)。
台灣社會從1987年解嚴,到2018年終於成立政府專責機關,來處理這段傷痕歷史,也過了31年。在政治受難者前輩及朝野各界殷切期盼與共同努力下,促轉會與人博館終於在今年正式掛牌,未來兩單位將積極合作推動我國轉型正義工程。促轉會在今天拜訪景美紀念園區之外,將於9月11日接續前往「白色恐怖綠島紀念園區」訪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