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會「卸密」創作成果展開幕活動新聞稿
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卸密」創作成果展開幕活動新聞稿
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今(15)日於國家人權博物館景美園區舉辦「卸密」創作成果展開幕活動。在開幕活動中,成果展的成員共同策劃演出結合行為、視覺、詩歌吟唱的開幕表演,並由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彭仁郁委員、國家人權博物館陳俊宏館長致詞,活動最後由成果展的創作成員在座談會中分享個人的創作心得與靈感來源。
彭仁郁委員在致詞中表示,從90年代開始,就已經有歷史學者、政治受難者與家屬開始拜訪其他的政治受難者家屬。所以促轉會的成立,事實上是用國家的力量,繼承了前輩的努力,繼續轉型正義的工作。這除了有傳承的意義之外,也表示轉型正義不能只是歷史學者、政治受難者與家屬的工作,當過去的威權政府控制語言的使用與意義,生活在這個社會中的我們,沒有人是局外人,我們都是廣義的政治受害者。
彭仁郁委員接著提到,舉辦受難者後代工作坊的出發點就是,在經歷了語言失去真實表意作用的過程之後,要如何以語言和語言以外的形式,重新呈現這段歷史。尤其是受難者後代承受的特殊身分與經驗,心中的話很難被理解。彭仁郁委員表示,藉由舉辦工作坊讓家屬後代聚集在一起,並且在創作的過程中,讓受難者後代掌握話語權,表達出身為受難者後代的複雜心情,也因此看見一種新的社會對話形式的產生,以及透過多元藝術開啟對話與療癒契機的嘗試。
陳俊宏館長在致詞中表示,政治受難者家屬所受到的社會歧視與排除,事實上不比當事人還少,家屬經歷過的苦是超過我們想像的。這個創作展讓受難者後代重新展現主體性,表現出另一種新的社會對話的形式,是這個創作展的第一個意義。陳俊宏館長接著提到,過去曾經有公部門舉辦的藝術創作展,發生了藝術創作與人權精神衝突的情形。因此,在擔任館長的職務之後,就主張轉型正義是文化反省的運動,並持續推動以藝術的形式作為社會溝通的方式,也因此人權館近年來舉辦各種人權主題的藝術節,但是由受難者擔任創作者,所展出的藝術品則是表現出另一種新的人權藝術的形式。陳俊宏館長表示,台灣的轉型正義需要更多人以更多種方式參與及展現,希望今天是一個新的開始,大家一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