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正紀念堂轉型設計提案出爐!促轉會展覽於松菸開幕
中正紀念堂轉型設計提案出爐!促轉會展覽於松菸開幕
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下稱促轉會)於今(111)年4月29日至5月2日在松山文創園區
舉辦「我們的明日公園-中正紀念堂園區轉型設計展」,並於今(29)日舉辦開幕記者會,說明促轉會對中正紀念堂轉型的政策規劃,並介紹空間專業團隊所提出的轉型設計提案,宣告啟動轉型的想像力引擎,邀請各界在活動期間蒞臨現場參與。
中正紀念堂轉型設計展開幕 啟動想像力引擎
促轉會即日起推出「我們的明日公園-中正紀念堂轉型設計展」,是繼去年9月提出「反省威權歷史公園」轉型方案構想,後續舉辦「轉型,下一步!」系列座談與工作坊後,進一步推出的社會對話活動,希望啟動跨世代的想像力引擎,邀請社會一起想像一個更公共、更自由,結合人權與藝文使用的「首都特區」、「明日公園」。本次展覽更邀請了全球僅有17位的官方認證樂高大師黃彥智老師,規劃中正紀念堂園區樂高模型,邀請參觀者動手打造轉型願景。
促轉會代理主委葉虹靈說明,為了打開各界對中正紀念堂轉型的空間想像與願景,促轉會邀請4組空間專業團隊,發展設計提案。4組提案團隊包括:尺度設計有限公司、共感地景創作有限公司、都市里人規劃設計有限公司、孫啟榕建築師事務所,提出多樣化的設計策略和處置手法,例如:從都市發展尺度來重新定位園區、反省威權與人權教育的功能與空間設計、納入年輕世代空間需求來翻轉園區性格等。團隊們的空間設計提案豐富了中正紀念堂轉型的場所意涵,作為中正紀念堂轉型方案的重要參考基礎。
藉由反省鞏固民主 中正紀念堂應轉型為「民主歷史記憶館」
葉虹靈代理主委說明,中正紀念堂轉型是社會高度關注的轉型正義指標議題,面對世界各地民主倒退的警醒,促轉會綜整社會各界討論,提出幾項具體建議。首先,中正紀念堂銅像應移除。再者,堂體得予以保留並改造,但不應再保有對威權統治者的紀念措施,可轉型為「民主歷史記憶館」。最後,搭配促轉會提出「反省威權歷史公園」的園區整體改造,社會得以從反省威權中孕育民主,使中正紀念堂成為「見證威權並反省威權」的歷史教材。
促轉會提出的方案,除了強調中正紀念堂轉型應納入爭取人權與民主化的軌跡與視角,透過研究、展示及教育推廣持續反省威權、鞏固民主,也應規劃相關主題的藝術展覽及展示區域;同時也應與鄰近的兩廳院藝文性質共容,能透過藝術的創造與自由,持續提醒社會維護民主生活的重要及可貴。葉虹靈代理主委強調,今年5月30日促轉會任期屆滿後,中正紀念堂轉型的推動是馬拉松接力,現有相關文資身分的檢討和法制配套,都需要持續多線並進以落實轉型願景。
受難者、立委齊呼籲 中正紀念堂轉型應盡速啟動落實
出席記者會的台灣戒嚴時期政治受難者關懷協會蔡寬裕榮譽理事長強調,中正紀念堂的轉型一定要做,堂體內的銅像也必須移除,以免日後因政黨輪替再度回復原貌。台灣二二八關懷協會王文宏理事長認為,蔣中正與蔣經國應為二二八事件和白色恐怖負責,因此銅像必須移除,並呼籲盡速進行相關措施,例如在銅像移除前關閉銅像大廳。威權時期政治案件當事人、藝術家陳武鎮老師同樣強調:銅像必須移除,其餘空間則屬於社會大眾,如果堂體可以轉型為美術館、成為228年度美展的展場,這個園區可以變成完整的藝術園區。
出席開幕記者會的立法委員林昶佐指出,中正紀念堂為了紀念蔣中正,造成周遭都市發展的限制,樂見社會提出更多想法出來共同討論,讓這個空間可以盡快還給人民,成為自由開放的空間。立法委員王婉諭認為,中正紀念堂轉型應該盡快進入執行的階段,不只是策展的調整,她在立院持續監督主管機關,希望轉型可以真的發生。
相關參考圖片及記者會照片請見:https://drive.google.com/drive/u/0/folders/1RW2gqjgqmQUTLI2gBuld-jOIalC6fjqy
或可掃描QRcode
附件:「我們的明日公園-中正紀念堂園區轉型設計展」參展團隊與設計提案簡介
參展團隊 | 設計提案簡介 |
高百慶/尺度設計有限公司 現為SCALE公司主持人、美國景觀建築師協會會員、國際景觀建築師聯盟代表。其主持的尺度設計提供專業的景觀服務,也在實務操作中探討自然與人文的關係。 | 「『帶著一個羞愧的良心來探討威權體制』,藉以引發反省威權,進而讓人民意識到民主的真諦。」 以「羞愧的良心」為設計態度,尺度設計提出中正紀念堂的三個反省:軸線的反省、空間尺度的反省、對未來的反省。透過重構園區格局與動線、種植大面積的植被森林、改變銅像擺設方式以及威權展廳與研究機構的設立,讓中正紀念堂園區成為真正能夠帶來反省的公共空間。 |
林雋怡/都市里人規劃設計有限公司 現為都市里人規劃設計有限公司主持人,長期投入國內外都市規劃與設計之工作,期望創造符合現代生活、社會價值,和生態永續的都市環境。 | 「以打破威權象徵的概念,翻轉本基地空間主軸,改變開放空間的個性,成為青少年創造未來的基地。」 都市里人規劃設計提出的「YOUTHTOPIA.TW 放膽青年 X 青春築夢村落」,把轉型焦點放在年輕世代的空間需求,將園區切成多個區塊,打造創音工作坊、世界公民屋、塗「壓」牆等設施,從身體、藝術、思辨等多個角度出發,讓中正紀念堂園區成為青年的未來生活學院。 |
孫啟榕/孫啟榕建築師事務所 自1994年起任教於中國科技大學,以建築設計課程結合都市設計、社區營造與景觀建築等課程,以參與式規劃、社區營造與空間寫作為方法帶領學生。主持建築師事務所開業24年,主持多項公共工程與民間開發業務,在建築設計、都市設計、景觀建築、古蹟修復、歷史建築保存與再利用等領域擁有實務經驗。 | 「除舊佈新當然可以耳目一新,但回應轉型正義的核心問題,歷史保存的對策與方法,才能再現議題核心。」 以「威權的凝視與主體的自覺」為主題,孫啟榕建築師事務所研擬「首都特區計畫」的大型都市再結構規劃。在堂體位置設立威權博物館與台灣非營利組織總部,並打開園區與堂體四周所有圍牆,讓人民能夠從四面八方進入這座公園,也讓中正紀念堂園區成為一個回歸社會與人民完全開放的都市空間。 |
陳宣誠/共感地景創作有限公司 現居住及工作於臺南、臺中、桃園。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博士,現為中原大學建築系專任副教授、共感地景創作|ArchiBlur Lab主持建築師。長期探索在身體與地景間發展另一種重新定義建築的尺度,企圖⽤最真實的身體感,反覆的去體會事物最根本的價值,讓建築成為⼀種關於⼈與非人的環境。 | 「這轉型的意義在於如何創造一個容器,去容納不同時期,帶著不同故事到來,在這裡『相遇』的人、事、物。」 共感地景創作提出「『相遇』群帶聚落:連結天空、地面與歷史的文化表面」構想,期望建立首都文化群帶聚落。園區部分置入多座「山」的造景,並引入兒童遊戲場、食農教育場等設施,破除原本單一的軸線,也創造不同尺度的空間關係,讓中正紀念堂園區成為各種可能性「相遇」的群帶聚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