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會辦理-不是自己寫的日記-促轉會宣布啟動監控檔案當事人閱覽計畫
不是自己寫的日記
促轉會宣布啟動監控檔案當事人閱覽計畫
開放政治檔案、還原歷史真相,是促轉會的法定職責之一,在揭牌成立一週年前夕,促轉會陸續推出兩部宣傳影片,以呈現促轉會近一年來,協調政治檔案加速解密、移轉,並同步啟動歷史研究的階段性成果;也趁此機會宣告「監控檔案當事人閱覽計畫」將於下半年啟動。
首先於今(29)日播出的,是9分鐘的紀錄片《不是自己寫的日記》──記錄促轉會上(4)月底邀請八○年代校園監控當事人閱覽監控檔案的過程與心得。這是政府首度對當事人揭露並邀請閱覽監控檔案,不但具重要歷史意義,更是還原真相的重要一步。
促轉會去年成立之後,便以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去(107)年所啟動的「第六波政治檔案徵集」為基礎,積極與各機關協商,希望加速檔案移轉與解密,也獲致重要成果。此次大量監控類檔案的出土,有助瞭解威權體制的運作機制,促轉會先前已逐步揭露當年監控體制運作的面貌,並陸續向外發表檔案研究的內容。
然而,還原歷史真相不能只靠檔案。國外轉型正義經驗顯示,這類監控檔案可能存在情治人員或線民記載的錯誤資訊,甚至偏見、誇大等問題,故難以單憑檔案內容來進行歷史評斷。為了進行檔案資訊校正,促轉會將於下半年主動邀請被監控者——甚至可能包括線民——對檔案中的資訊表示意見,並輔以持續的研究與比對,方能增進對歷史真相的瞭解,亦可作為未來檔案開放應用的先行準備。
《不是自己寫的日記》中的三位主角,當年皆因接觸大學異議性社團而成為當局監控對象。曾因政治案件繫獄的楊碧川出獄後,在諸多大學社團擔任台灣史講師,被監控期間長達廿年,因而留下大量檔案;謝穎青於台大法律系畢業後,監控持續到入伍後未曾間斷,服役期間的書信也被完整記錄;林國明於台大社會系就讀期間,社團活動與校園參與等活動紀錄均載於監控卷中。
影片旁白稱這是他們三十年前的青春日記,這些已步入中、老年的受訪者閱覽檔案時,會重溫他們可能早已遺忘的生活細節:幾年幾月幾日與誰相約冰果室或是不知藏在何方的母親家書。而這些紀錄都是告密者與情治機關替他們留下的。
「監控是無所不在的,影響到你日常的生活。」林國明指出:包括聚會成員、討論內容,甚至細到工作分工都在報告中呈現,「可見社團的活動規劃都已經被事先預知、上報了。」謝穎青則感慨自己的同學、朋友必須要鉅細靡遺的向上面報告他的一切,「自己的學弟妹,才剛進台大,就莫名其妙的被吸收變成調查局的通訊員。」楊碧川更在檔案中發現,情治單位為了監控他,在他家附近買了一間房子,甚至趁他外出時潛入,將書籍拍照、記錄室內格局。楊碧川說:「表示(情治機關)有進來,把你的生活起居整個都拍下了。」
「台大是全國首屈一指的學府,如果台大的自由學風繼續蔓延下去的話,會危及中華民國的生存。」謝穎青在檔案中閱讀到作為台大學生的自己,何以被監控的理由。
這些受訪者在影片中提及「線人」如何被吸收、他們如何被記錄,而因此恐懼或許憤怒也或許無奈的心情。「嚇我是沒有什麼了不起,他是要把我旁邊的人嚇壞。」楊碧川說,林國明也指出:「他們會讓你知道,因為被監控,會影響你的將來。」
過去外界對白色恐怖的理解多聚焦於軍事審判案件,但對監控體制的理解十分模糊,往往流於「人人心中有小警總」或「隔牆有耳」式的警戒。促轉會此前已經逐步揭露威權政府曾透過教育行政系統、情治與國民黨合作的校園監控工作,例如民國72年的統計資料,全國大專校園內的佈建人數超過5,000人以上。
未來促轉會將持續釐清監控體制的運作面貌,在檔案的基礎上,透過調查與研究,逐步還原歷史真相,啟動對於加害體制參與者的責任追究討論,帶動社會的反思與反省,作為未來總結報告的重要基礎。